查看原文
其他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亿万中国人记住了这首孤独300年的小诗,也记住了这群孩子

2018-02-17 雾雨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大年初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鉴赏团成员,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5zpfx2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

身边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

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

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

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01、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

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

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

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还记得毛主席《长征》里的诗句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80年前,

贺龙带领一支红军,

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回旋战的地方,

如今是少有人关注的僻静深山。



梁俊和周晓丹

一对因为做儿童公益结识的恋人

2013年新婚一周后

他们决定来一场特别的蜜月之旅

到贵州乌蒙山区支教!


梁俊(后排中间)


同时来这里支教的

还有一位刚毕业的华东政法大学生

22岁的上海小伙子岑桢



他们支教的地方在

石门坎新中小学

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

百度百科对这里的解释有一句话——

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


大约2011年

作家野夫等人到新中小学做公益

把孩子们集中到操场上

统一发外套

当地教育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

想借机勉励一下孩子们,

就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大学吗?


谁料,所有孩子竟齐声高喊:

“不——知——道!”

令人感到阵阵心酸……



这里天气冷,卫生条件差

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

鼻子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

即使北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

也只穿一件单衣


有一次,梁俊老师忍不住问他:

“你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

朱银泽想了想,答道:

“小的时候。”



可以教给这里的孩子什么,

才能让他们与裹挟着内心的黑暗对抗?

梁俊苦苦思索。


他想到了诗歌!

中国从古至今都有“诗教”的传统,

石门坎的孩子

80%以上都是苗族

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不怎么会说汉语

但这个生活在大山的民族,

天生都热爱唱歌,

诗歌诗歌,有诗必当歌,

何不教孩子们把诗歌唱出来!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

读古诗

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梁俊本就是一枚吉他老师

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

一首一首把它记录下来



梁俊先上网搜索古诗谱曲的作品

却没能找到那种旋律琅琅上口的曲谱

他干脆自己谱曲!


他还写下一段话:

上课时唱,下课时也唱

清晨唱,日落唱

悲伤时唱,欢乐时也唱

一群人唱,一个人也唱

……

唱到孩子们长大,唱到他们被爱得着。



02、


一个学期以后

孩子们的唱诗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在教室,在操场,在后山

这些歌声

让乌蒙蒙的乌蒙山也明亮了起来


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

对古诗有更天然的亲近感



春天山野绿了的时候,

大家一起歌颂: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布谷声响彻山谷的时候,

教孩子们唱: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夏日闷热难当,

就吟唱清凉的诗: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冬天雪花大如席,

就一起高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每周一诗

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

诗歌的类别也有讲究

比如以品格诗育人


大凡贫穷,多少由懒惰所致

小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学校每天早晨的必读诗歌

一是《晨诗》

二是以色列国王教导儿子的箴言

《懒惰人啊》

懒惰人啊!你去看蚂蚁!

察看他们所行的,就可得着智慧。

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统治者 

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

在收割的时候积聚粮食

懒惰人啊!你要睡到几时呢?

你什么时候才睡醒呢?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你的贫穷就必像强盗来到

你的缺乏就必像拿兵器的人来到。


这类诗歌在明显影响着孩子们

最直接的体现是:

写字工整了,

不想做的事也愿意做了。


有一个孩子叫张礼国

比较懒惰

从前考试分数总是个位数

后来有一次考了60分

喜滋滋写了一篇作文:

有一次英语考试,试卷发来,我看到了一个6,后面还有一个0,我高兴坏了!可惜当时爸爸妈妈不在家,不能马上告诉他们。现在我是一个努力的孩子,有一种药可以救我了,就是不要做懒惰人!



新中小学的孩子1/3是留守儿童

除了贫穷,他们还非常自卑


梁俊就教孩子们吟唱

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想用这首诗勉励孩子们:

无论现在身在何地,将来身在何处,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在我心中

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

找到生命的价值,

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

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


 


还有一类诗

没有很功利的目的

只是单纯体会古诗的趣味、意境


苗寨里家家户户养鸡

梁俊就教了学前班的孩子一首趣味小诗

袁枚的《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学了这首诗之后

孩子们乐呵呵地彼此调侃:

和鸡相处要小心哦,

千万别让它看到你流着口水吃鸡的样子!


岑桢老师和孩子们在山上烤东西吃


三四年级的孩子

就带他们感受边塞诗的凄凉悲壮


到了五六年级情窦初开

就教他们唱宋词

孩子们最喜爱的是

辛弃疾的《青玉案》和苏轼的《江城子》


梁俊老师带着苗族孩子们弹唱《江城子》的小视频,曾在诗歌圈引起不小的轰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49braor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学期下来

孩子们几乎个个能“出口成诗”了!


放学后值日的孩子,

会一边扫地一边高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午排队打饭的时候,

孩子也会突然高歌: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扬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有一次岑桢老师带学生排练节目

最后节目因故被取消了

一个孩子感叹道:

老师,我们这是为谁辛苦为谁甜呢……


孩子们在打扫操场


03、


一年下来

梁俊用民谣音乐的方式

为五六十首诗歌谱了曲

从前不会谈吉他的岑桢老师

也特地学习了小吉他“尤克里里”


每一周,老师们都带着孩子们

反复诵读、弹唱

直到对每首诗都烂熟于心

一年下来,

每个孩子都有了100多首诗的储备量!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接下来

孩子们写出稀奇古怪的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师们要求孩子们坚持写日记

他们对日记的要求只有一个:

真实


有一个叫吴荣平的男孩

因为妈妈识字

是当地少有的家教很严的家庭

小小年纪的吴荣平

还无法理解“自由”的真正涵义

却写了一篇作文:

《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孤儿》

《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孤儿》

吴荣平

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孤儿。


如果我是一个孤儿的话,我就可以跑到山上,找一找有没有山洞。如果找到了,我就可以住在山洞里了。我跑去我的好朋友家,借一把锄头来,把洞周围的野草挖掉,再种上土豆和苞谷就完成了。接着我要去山上挖一种草药,因为听说一斤能卖三四百元,我就可以拿这些钱去买很多好吃的了。 


到了夏天,我要去看看有没有小野鸡。如果有的话,我就带一个笼子,再背一个小包,一边走一边挖草药,看到小野鸡我就把它抓回来养着。我还要去割三叶草来给野鸡吃,它长毛以后,就会自己吃东西了。


有时间我还要去找朱银春他们玩儿,我还可以跟他们一起去绿荫塘钓鱼和游泳。我真想过这种自由自在、没有大人管的生活,多美好啊!


秋天来的时候,我种的土豆和苞谷就可以收割了。到了过年,我要把我养的野鸡杀来吃。吃完,我就坐在我的洞口看别人家的小孩放烟花。


这就是我当孤儿的理想生活。


大多数小孩的梦想

都是科学家、宇航员、建筑师……

但也有的孩子,

梦想当放牛娃、乞丐


有一个叫王吉利的小姑娘在日记里写:


“人会死为什么还要在世界上?

会死就不要再生了,生了也还不是死吗?

世上一点儿都没有公平的,

到底为什么?

要生了就应该千万年都不会死才对呀!

可是为什么死呢?”

 

以孩子们的文字为素材制作的日历


有一次考试,梁老师出作文题:

什么东西是看不见却存在着的?

一个叫朱思语的小不点

5分钟交上来一首诗:


《爱和风》

朱思语

 

爱,当爱之锁开了
就很难关住
那爱就像魔鬼
深深地抓住你的心
让你爱吧,爱吧

风,就像梦一样
你想把她抱住
可她还是去了
你看不见她
她却可以穿过你


孩子们爱写,

于是,一大波小诗人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


《蒲公英的精灵》

梁越梅

 

飘落的蒲公英种子
每一颗都会生长
风儿呼唤它的时候
它就随风而去
种子飞散在天空
飞到每一个角落
让孤独的角落长出蒲公英
角落就不孤独了
那金闪闪的蒲公英花
在那角落里
得到了尊严



《家乡的风景》 

朱银春

山山围村寨

寨子鸟儿唱,村中鸡犬叫。

春到人耕地,夏来人休息。
秋到人人忙,冬来坐家中。
日出家鸡鸣,日落风儿咆。
如今树儿高,此时塘中绿。
天空一片蓝,鸟儿空中飞。
花中一片香,草中十头牛。
我爱家乡景,永在家乡中。


《夜空》 

吴荣兴

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
夜空正忙着呢
星星把美丽的梦带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睡得更香
流星把每个孩子许的愿望带给孩子们
萤火虫在每一家的院子里飞来飞去
它的屁股后面好像挂着一盏灯
善良的妈妈赶在鸡叫之前起来煮饭
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
夜空正忙着呢



《天堂和地狱》

 

聪明人会上天堂

他们行事正直

不骗人、不懒惰、甚至不淫乱

他们死亡之后

只会上天堂

不会下地狱

天堂只有好人

没有坏人

天堂虽然看不见

但它也是存在着的

 

愚昧人会下地狱

听从魔鬼的吩咐

要骗人、要懒惰、要上课睡觉

他们还会骄傲

灭亡之后会下地狱

永远不会上天堂

地狱虽然看不见

但它也是存在着的


这首诗两段结尾的前后呼应

和贯穿全诗的节奏感,

体现出对现代汉语韵律和节奏的理解程度,

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山区苗族孩子之手。


“其中的观点或许不那么正确,

但这是一个孩子宝贵的思考结果。”


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在后山弹唱《后山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517we0y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他们为孩子们写的歌


《后山书》


后山自立在,小儿相伴来。

冬日暖群青,南风绿松柏。

柴火身前旺,琴声内里满。

欢逐笑颜开,安卧映空白。 



他们鼓励孩子们写诗

并在班上和大家朗读分享

他们也鼓励孩子们多说苗语

穿民族服装

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04、 


两年的支教生涯结束后

岑桢老师回到上海

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

梁俊老师则回到重庆

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继续做公益,做吉他老师


两年前,梁俊将孩子们写作课上完成的

日记、作文编辑整理成册,

网友们众筹了15万元

一部分用于支付出版成本

另一部分用于给石门坎的孩子们

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

这本书,书名就叫

《乌蒙山里的桃花源》


去年底,因为参加《经典咏流传》录制,

老师和孩子们在北京再次重逢。

在酒店的房间里,孩子们一边肆意地

吐槽着北京的食物太难吃了,

一边又欣喜地说着,

我终于知道城里人为什么这么干净啦,

在这里可以随便洗澡,

我今天都洗三次了!


大家一起唱起那些唱过的古诗:

《乡村四月》《秋思》

《悯农》《转应曲·边草》……

当然,还有《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

为大山中的孩子们

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

正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所说

因为有了梁俊老师

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

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也深受触动

“平凡而卓越

才是教育的根本

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

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



“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

不能教他们一辈子

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

能够唱出这首诗”

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

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

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


 

曲虽扬,声不息

《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在短短数分钟内

让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300年总和

乘着音乐的翅膀

它还将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

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它会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

还有很多很多的“梁老师”

也有很多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

像歌里唱的那样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为什么只有二十个字的一首小诗

却听的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

因为

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它也是写给你我

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

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由此成就经典之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为梁老师点赞!为孩子们点赞!



综合自“ CCTV经典咏流传” (ID:cctvmxhct)、“童书乌蒙”(ID:tongshuwumeng)。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